2023年8月25日 星期五

HONDA 2023 CL-STREET CL500 試車心得

 















前言:

當筆者第一眼見到CL STREET時,強烈的外觀造型與上繞式排氣管設計著實十分搶眼,但細看之後,卻發現不少來自於REBEL 500的影子,讓筆者不免心裡覺得"!!~該不會又是REBEL 500改一改就推出新的車款之類的銷售手法吧..."的想法。但透過看到實車並試乘過後,不禁對於HONDA的設計能力又更加地佩服了。果然我們大本田是絕對不會做這種"換個殼就上市來賣的銷售方式的"對吧~。














基於REBEL的架構下,打造出充滿SCRAMBLER風格的設計巧思:

CL STREET部分採用REBEL相同的零件,從那車頭開始,圓燈及方向燈的造型、圓弧形的油箱及車架的形式等等,都可以看出是基於REBEL 500的架構。另外在加上了特色十足的上繞式排氣管、調整副車架及拉高的車高來說,讓整體呈現了與REBEL截然不同的外觀特色。外觀整體來說沒有一絲不搭咖的存在,很成功地以REBEL的零件打造出了強烈SCRAMBLER的風格特色的車子。













道路與越野兼備,本田Total Control的操控本質:

當騎乘CL STREET跑過道路及輕度林道的試乘後,更加確定CL STREET不單單僅只是街車的框架下而稍微應付越野道路這般而已。加長的懸吊行程及加大至19吋的前輪圈都很明確的是為了克服崎嶇不平的越野道路而設定的,充滿特色的排氣管也是,另外油箱旁的橡膠、加寬的手把上,也讓越野站立騎乘時輕鬆不少。如此用心的設計,著實讓騎乘林道或崎嶇不平的道路時,也提供了份餘裕的騎乘樂趣。而在道路上的表現,也是一台稱職的街車。親切的790mm座高提供了腳踏實地的安心感,轉彎時也不會因為因應越野要求而較軟的懸吊設定,使得道路騎乘變得搖搖晃晃的,轉彎時仍舊提供了十足的穩定感,在道路上的表現更是體現了街車那份輕鬆自在的騎乘感。












易於掌控的充沛動力輸出:

CL STREET的引擎採用的跟REBEL同一顆的水冷雙缸471cc。這顆雙缸引擎除了用在CL STREET上,同時也在REBELCBR500R上採用,但雖然排氣量相同,但動力輸出上因為調教的不同,也完美的搭配上各自的風格,但不同的是,CL STREET經過重新調教後,有著43.1HP/@8,200RPM的最大馬力和4.3KG-M/@6,000RPM的最大扭力。引擎的輸出相當充沛,可以很輕鬆地去控制輸出的力道,尤其是在林道騎乘時,別於強烈的衝勁來說,CL STREET 則是提供了讓人安心駕馭的動力輸出。


舒適取向的設定,恣意騎乘的暢快感受:

別於讓人感受到熱血的騎乘樂趣來說,CL STREET提供的反而是讓人輕鬆騎乘的樂趣。而在騎乘過程中,懸吊的設定因越野設定行程較長,但阻尼確實地抑制了上上下下的搖晃震動感,讓過彎多了份安心的感受。另外引擎在約5000~6000轉時震動感反而最為輕微,也剛好是一般巡航騎乘所使用的轉速域,另外在搭配上滑動式離合的配置,降低了引擎剎車的介入。讓越野騎乘及道路騎乘的舒適感也大大的提升。

總結:

強烈風格的外觀特色,讓CL STREET有著一眼即識的外觀。但除了外觀外,骨子裡也是為了符合SCREAMBLER的風格,而特地強化越野能力,此外同時也兼顧道路上騎乘的感受。CL STREET給予騎士的樂趣,大概就是在上天下地的同時也保持舒適的騎乘,更為貼近新手的安心感,後再營造出舒適度來增加騎乘的樂趣。另一方面,在基於使用REBEL的零件基礎上,創造出新的CL STREET的車型。以上種種,都讓筆者再次對CL STREET的設計團隊感到佩服。簡單來說,讓人輕鬆舒適地上山下海,我想這就是CL STREET要提供的答案。

2023年8月18日 星期五

不如捏一點直上唄!2022年式HONDA CBR500R試乘心得報告

 

前言:
HONDA CBR500R自2013問世以來,主打著以全方位騎乘的實用性及具強烈侵略性的外型設計著稱。但面臨各家車廠的同級車款不斷地推陳出新下,使得CBR500R在配備及性能上備受挑戰,另外偏高的售價也令人敬謝不敏。而如今2022年CBR500R搭載CBR650R的SHOWA SFF-BP 41mm倒立式前叉及NISSIN輻射式卡鉗前雙碟制動外,售價仍未隨之調漲,仍維持29.8萬元。可以說在這通膨的時代下,提供了另一種高CP值的選擇。

以下為筆者試車心得,其中包括個人主觀意見及感受,如有不適之處還請各位多多包涵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以下本文開始
空氣力學造型巧思,外型的持續進化:
談到CBR500R,很難不被那具侵略性的造型所吸引。巧妙構築銳利的雙頭燈外型,加上各種符合空氣力學的造型巧思巧妙地融入了車身,造就了HONDA獨特的設計。無論年齡為何,只要看到都會覺得帥氣,不必越看越順眼,也不會太過於突兀,這樣的造型設計正是本田的魅力所在。至於這樣的空氣力學的造型有沒有實際效用,其實我也騎不出來,但帥氣度的增加絕對是肯定的。
倒叉、NISSIN輻卡及雙碟加持,運動性的大幅強化:
要說2022年式最大的差異所在,正是那組倒叉及NISSIN輻射式卡鉗。搭載與CBR650R同款的SHOWA SFF-BP 41mm的倒叉,提供了相當優秀的支撐力外,更多了份穩定感。另外NISSIN輻射式卡鉗及雙碟的配置,讓剎車的表現也相當不俗,力道充足之外也提供了相當不錯的手感。但有別於車頭優異的表現來說,車尾的動態反而有點輕飄飄的感覺,避震器預載不足的感覺十分明顯。總體來說,車頭的優異表現讓車輛操控上確實相當易於上手,但後避震晃動的感覺卻讓原應有的優異操控表現大打折扣。我想,我如果是車主的話,後避震器的改裝絕對是第一項目。
與數據不符,奇妙的輕巧騎乘感:
2022年式CBR500R來說,並未因為改搭載雙碟及份量感十足的倒叉而增加重量。就HONDA官方聲稱,輪圈的部分,前輪減重100g、後輪則減重650g另外新設計的搖臂也減重約1,100g,但帳面上則是與上一代相同,仍然維持為193kg不變。但實際上的騎乘感卻比上一代CBR500R更為輕巧,就像是車重150kg左右的輕檔車,這點筆者認為應該可以歸咎於這次減重的重點都在簧下重量的減輕,所以也就帶來了奇妙的輕巧騎乘感。
全方位兼顧的動力輸出,能輕鬆也能小熱血:
引擎動力部分並沒有太大更動,與上一代同樣是採用471cc的雙缸引擎,有著最大馬力50hp/8,500轉及4.6kg-m/6,500轉的扭力輸出,雖然表現上並未有太多特別之處,但有著充沛的中低轉速域輸出,適合日常輕鬆的兜風或應付偶而心血來潮的小熱血騎乘。另外騎乘三角也是屬於較輕鬆騎乘的騎姿。所以整體來說,拿來兜兜風十分愜意,要小熱血的騎乘來說,也能提供充足的熱血騎乘感。
總結:讓騎士不具壓力,輕鬆騎乘的好車。
2022年式的CBR500R相較於上一代2019的作品來說,可以說是大改款的程度也不為過。但個人認為,以CBR500R設計目的來說,與其說是讓人感到熱血十足,倒不如說更務實的貼近日常的騎乘需求。另外各種輕巧的騎乘感及更加穩定的車身動態設定來說,都為騎士降低了不少壓力。簡單來說,如果你是喜歡輕檔車的愛好者,但又認為輕檔車的動力無法滿足你時,那麽這輛車十分推薦給這樣的你。

最後再補充一下,放上大家最在意的車高比較。
筆者身高約183cm雙腳平貼之外,還可以彎曲,另外雙腳有很好的著力點,很好施力。

<
感謝新慧峰車行提供車輛測試>


最後感謝各位賞文,如有意見也請不吝提出,讓小弟我有改善的空間。

奔放自如的「Z」,KAWASAKI Z650RS 測試心得報告

 

前言:
近年來市場上流行起一陣復古的潮流,而各家車廠也各自以自身的方式來詮釋那份復古的風格。對於KAWASAKI來說,自然不免俗地也搭上了這股風潮。基於向過去的經典名車「Z1」致敬的設計理念,創造出了Z900RS具復古風格的性能街車。而在2022年KAWASAKI Z650RS自然也承襲了這份設計理念,基於Z650同樣的車架與引擎設計下誕生,相較於Z900RS有著更優惠價格方面及更低的維護保養費用。但主要的是,有更多專屬於KAWASAKI Z650RS的那份特質。此外,本車試乘前就已經改裝了降低車高約3cm之套件;實質上有著更平實近人的作用外,外觀上也讓Z650RS更有那份復古街車的味道。

以下為筆者試車心得,其中包括個人主觀意見及感受,如有不適之處還請各位多多包涵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以下本文開始

各項"當代的"標準配備
充滿巧思的設計,以現代配備來重現經典造型

承襲Z900RS的設計理念,以現代方式向經典致敬:
Z650RS在外觀方面,無論從何處來看,基本上都是與Z900RS如出一轍,不仔細看真的難以分辨。其中也承襲了包括雙砲彈儀表的設計,復古的鍍鉻的圓形大燈,水滴型油筒及古典的尾燈設計等等…。但其中也巧妙地設計出蘊含復古的元素的現代配備,如LED頭燈,類鋼絲框的輪框設計等等…也都展現了新譯的復古元素。另外在車架及引擎則是與Z650共用,但也不代表Z650RS在設計上就偷工減料。仍能感受到承襲自Z900RS的設計理念,企圖讓外觀很復古,內在卻是充斥著現代的科技。


充沛的動力輸出,一氣呵成的力道表現:

Z650RS搭載了一具649cc水冷雙缸引擎,最大馬力為62ps/7200rpm及最大扭力的62.1Nm/6,700rpm配置。動力本身著重於低轉速所帶來的力道,自低轉速時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力道的輸出,約4000轉時便能感受到很明顯的加速的力道,並隨著轉速逐漸攀高後,帶來了一氣呵成的加速力道。另外隨傳隨到的動力輸出表現,稍加習慣後也能夠收放自如。充沛的扭力表現,也讓人騎乘時不必太拘泥於轉速及檔位,體現了相當易於操控的動力特性。


易於上手,直覺的操控感:

KAWASAKI Z650RS騎乘上相當輕巧好上手,讓人完全感受不到187kg車重所應有的笨重感。輕巧、靈活的騎乘感及重心集中、低下的設定,也使得Z650RS在操控上相當直覺,幾乎就是劍及履及般。也正因為如此,使得這台車本質上十分平易近人,完全體現了街車的那種隨心所欲的操駕感受。另外避震設定屬於舒適取向,雖說舒適度相當不錯,但就運動性而言,如果快速入彎時,就會明顯感受到前搖後擺的感覺,就讓人覺得有點可惜。


充滿個性,隨心所欲的奔放感:

KAWASAKI Z650RS並非僅僅只是簡單的共用Z650的引擎及車架,配上復古車的外型如此簡單;而定位上更不單單只是Z900RS降級而已。Z650RS很明顯地做出了與Z900RS相當程度區別性的存在。對於現今的街車來說,輕鬆好騎已經算是基本要求,但對於性能來說,風格及個性更為重要。KAWASAKI Z650RS所帶來充斥復古情懷的設計外型、輕巧好上手的騎乘感及充沛的動力,以讓人感受到那股隨心所欲的奔放感。在騎乘的過程中,感覺到Z650RS著實地完整地將那個年代的情懷給忠實地給保留了下來。如果你喜歡Z900RS,但又因售價及保養門檻而難以下手,我想KAWASAKI Z650RS的出現,剛好提供了一個較低的門檻,來讓騎士再次回味屬於那個年代的情懷。

<感謝鴻寶北新店提供車輛測試>


最後感謝各位賞文,如有意見也請不吝提出,讓小弟我有改善的空間。

黃金之翼的旅行,Honda Goldwing與我的千里長征

前言:
HONDA以探究極致奢華的旅行機車為目標,造就了最高等級的旅行車款『Goldwing』,其中以各項表彰奢華的配備、大排氣量的引擎、分量十足的車身尺碼,展現了公路旅行車的豪華氣勢。
除此之外,更是騎士對於旅行的冀望,讓機車承載了旅人的靈魂,只為探求公路的彼端。
以下為筆者試車心得,其中包括個人主觀意見及感受,如有不適之處還請各位多多包涵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以下本文開始
緊緻流線的造型,更為年輕化的設定風格:

比起更上一代的Goldwing如同巡洋艦的大小來說,2019年式樣的Goldwing給人的印象更是小了一號。其中流線的造型、銳利的頭燈配置來說,似乎比較像是一台戰鬥機一樣。無論長度、寬度、軸距都大幅縮小,而與上一代Goldwing的2630mm/945mm/1525mm相比,縮小為2475mm/925mm/1340mm,足足光在帳面看就知道小了一個尺碼了。


軸距的關係,使得前後座的距離也稍微有點犧牲。不過女王的位置仍然保持優秀的舒適性。

另外座位高度的部分反倒是自740mm增加為745mm,不過以筆者的身高約182cm來說,雙腳仍然可以平穩著地,不過比起著地性來說,更該注意的應該是車身重量的問題,要撐住383kg的傢伙可不簡單。


外型部分比上一代更為年輕化、運動化的設計風格,也端倪出HONDA企圖將Goldwing打入年輕騎士市場的企圖,但對於70年代、80年代的騎士而言,失去了霸氣的尺寸及車頭造型,Goldwing還仍然是Goldwing嗎?這點大概也是有待商確的。

以黃金為名,彰顯豪奢的各項配備:

2019式樣的Goldwing保持了上一代各項配備外,更新增了藍芽連線方式,能與騎士的藍芽耳機及手機來連線,也能透過IOS的Carplay來提供完善的GPS地圖資訊,更別說可以撥放音樂、收聽電台,車用音響這些原來就有的功能。

KEYLESS系統,鑰匙做的也很有高貴的氣息。

另外針對本次新增加的Keyless來說,便利性自是不在話下,但個人認為,比起便利性來說,Keyless更是高級車輛的代表象徵,所以Keyless的搭載,更是有著為了奢華二字加分的作用。
安全氣囊
琳瑯滿目的控制按鍵,光是要弄懂就可以花上半天。

至於定速巡航、電動風鏡、加熱手把、座墊、注重安全性的Airbag安全氣囊、迎賓燈、收音機、音響設備等等來說,作為HONDA頂級休旅旗艦的豪奢象徵自然也是缺一不可。

立於原有舒適感的基礎上,更為運動化的操控設定:

2019式樣的Goldwing主要的設計目標,便是加強運動化的訴求。為此,不惜將整體裡裡外外大幅更新一次,以求全面運動性的提升。最大的特點,就是在重量方面大砍了48公斤,讓整體重量達到383公斤左右。整體的騎乘姿勢也更為前頃,企圖在休旅車的基礎上,營造更為運動化的感受。
另一個特色,在於前懸吊改採用Double-wishbone的設定。簡單來說Double-wishbone就是將前懸部分與轉向機制分開,讓兩邊獨立運作,剎車時不會干擾到車頭的動態。

另外的一點,則是改變前叉的作動方向。如此一來,車頭的空間變得更餘裕,也讓引擎的可以更往前推進24mm,也讓整體車身重心更為推前。

更小、更輕的引擎,更為強大的心臟:

引擎的部分,採用原本Goldwing傳統的水平對臥六缸1832cc的引擎,氣門由原先12氣門改為24氣門。最大馬力為126ps/5500轉,最大扭力為17.3kg.m/4500rpm,除了動力較上一代提升外,尺寸也更小更輕。


有別於搭載V型汽缸的大排氣量引擎的巡航車所特有的鼓動感及輸出特性,水平對臥的六氣缸充滿順暢感的特性,無疑也是Goldwing最大的特色所在。

大排氣量的優點,就是無論何時催下油門,都能有充足的力道輸出。隨時隨地都有充沛的力道,這便是大排氣量的特色,隨著各種電控的加持下,讓這大排氣量引擎的輸出相當地易於操控。

第三代DCT七速變速箱搭載:

比起話題十足的前懸吊來說,DCT個人認為才是本次改款的最大重點。DCT配置已經用在本田旗下相當的多的車款,已經算是相當成熟的一套系統,而也是本次Goldwing改款的重點之一。與上一代Goldwing的五檔變速箱不同,沒有離合器、沒有排檔桿,完全的自動排檔,免去了一直拉、放離合器的動作,讓騎乘上多了更多的餘裕去觀賞風景,沒有排檔桿的設計,也不必擔心因打檔而弄髒鞋子。

另外2019年式的Goldwing則搭配七檔變速箱,其中1、2、3檔的檔位較偏為密齒比取向,檔位之間的交叉帶比較大,另外4、5、6、7則是偏向廣域巡航用的檔位,但配上1832cc的大排氣量來說,無論哪個檔位輸出都是相當充沛的,不太需要去注意轉速夠不夠的問題,更何況還可以用手排介入。

以往用電動馬達帶動的倒車檔來說,這次則是統整在變速箱內,用引擎來驅動倒車檔(當然微速前進檔也是)。之所以大費周章的將電動馬達改為引擎輸出,猜測或多或少也跟怠速熄火裝置有關,打算藉此來減輕電動馬達的負擔。

簡單易懂,卻又相當豐富的電控配置:

簡單來說,2019式樣的Goldwing提供了四種模式可供調整,分別是Tour、Sport、Economy、Rain等四種模式可供調整,利用了電子油門及DCT變速箱與電子避震的搭配,讓各種模式能夠恰如其分的發揮。有別於多而複雜的調整細項來說,Goldwing並未提供太過於細節的調整,充其量也只在避震器調整騎乘的情境,有單人、雙人、單人有貨物、雙人有貨物等四種情境提供選擇,而剩下的就交給電腦自動調整即可。


舉個例子來說,當調整為Sport時,除了引擎的輸出力道外,也會自動延後換檔時機來取得最大的輸出力道,同時也會針對避震器及HTCS進行調整,來符合Sport的運動風格。如調整為Rain模式,則是以輪胎的抓地力為優先考量,降低引擎輸出,DCT也會減少換檔的情形,HTCS則是會提早介入,避震器則會變得較軟等等...諸如此類的調整。

雖然少了專業的細項調整,但好處是簡單就可以享受騎乘的樂趣。

個人針對這點是值得肯定的,更何況,實際試乘時,四種模式也已經足敷使用了。
總結:

2019年式的Goldwing來說,搭載了各式電控設備,諸如電子油門、電子避震器、車聯網等技術搭載,讓Goldwing更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。另外舉凡引擎、車架、懸吊、傳動系統等等來看,改變的幅度幾乎可以說是重新打造了一台車也不為過。

其中搭載了Double-wishbone設計,讓原先車輛動態更有別於傳統前叉的特性,使舒適度及操控性都大大地提昇,也改善了以往Goldwing會因緊急剎車而造成車身俯衝,進而倒車的狀況。

但最有感的,我想還是DCT的搭載,少了忙碌的換檔過程之後,更讓人多了分餘韻來欣賞路途中美麗的風景。

Goldwing自2019年推出至今,對於Goldwing的批評,我想大概就是少了霸氣的車身尺寸,加上縮減的行李箱容量等等。另外過於年輕化的外型設計也使得Goldwing的老玩家備受衝擊。但個人在這次環島測試的旅程當中,雖然少了點霸氣的外觀,但確多了更多駕駛的樂趣。

在這次旅行的過程中,無論是面對蜿蜒的山路或是筆直的海岸線來說,Goldwing更是展現了一份從容的氣勢,讓我能夠純粹地享受騎乘所帶來的樂趣,而剩下的似乎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。

「因為一台車,因而愛上了旅行」
我想這就是Goldwing所帶給我的感受
(在此感謝新慧峰車行提供車輛測試)
最後感謝各位賞文,如有意見也請不吝提出,讓小弟我有改善的空間。

這台速克達很跨界!!Honda ADV 150測試心得報告


前言:

Honda ADV 150於2019年7月於印尼發表之時,Honda ADV 150搶眼的外觀設計,讓人幾乎一眼看出承襲自X-ADV那股獨特的越野硬派風格,在設計上,更承襲X-ADV的設計概念,直接以Honda PCX 150修改,加上ADV的越野冒險元素,將多種元素的特色全部融合其一,創造了Honda ADV 150這部跨界之作。
以下為筆者試車心得,其中包括個人主觀意見及感受,如有不適之處還請各位多多包涵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以下本文開始

規格表:
  
引擎類型
  
4行程,SOHC,ESP,IDLING  STOP怠速停止系統
燃油供應系統
PGM – FI
直徑X行程
57,3 x 57.9mm
壓縮比
10,6 : 1
最大馬力
10.7 kW(14.5 PS)/ 8.500 rpm
最大扭力
13,8 Nm(1,34 kgf.m)/ 6.500 rpm
啟動器類型
電啟動,ACG無刷式交流發電機
傳動方式
V-Matic皮帶無段自動變速
車架類型
雙搖籃鋼管車架
前懸架類型
31mm直徑套管油壓前叉
後懸架類型
Showa雙筒油壓避震
前輪胎尺寸
110/80–14M/C無內胎
後輪胎尺寸
130/70–13M/C無內胎
前剎車
240mm碟煞單向雙活塞卡鉗
後剎車
220mm碟煞單活塞卡鉗
剎車系統
CBS聯動、ABS
長X寬X高
1.950 x 763 x 1.153mm
高座
795mm
軸距
1.324mm
到地面的最小距離
165mm
整備重量
132公斤(CBS版),133公斤(ABS版)
油箱容量
8
(資料節錄自PTAstra Honda Motor官網)

來自X-ADV的設計風格:
承襲自X-ADV那份充滿未來感的硬派外觀風格,高聳的車頭、可調式風鏡及加大加寬的塊狀胎紋輪胎等等,可以說無論是外觀或是周邊的搭配,讓人光是從外觀就可以端倪出這台ADV的越野冒險的精神。
全車LED燈組,加上兩段可調式的風鏡,看起來帥氣度滿點。風鏡實質擋風效果可以說聊勝於無,最多就是擋擋胸前的風而已。
把手部分更大手筆地採用高性能越野車的Taper把手,最大的特色在於把手的中央位置較兩旁末端部份更粗,不止剛性較高以外,更創造了強烈越野的風格。
車側可以說與X-ADV如出一轍的感覺。
另外排氣管的部分也為了配合車身線條而調整角度。
車尾部分,尾燈設計成的造型。
另外Honda ADV 150有搭載ESS(緊急停車信號),如果在緊急剎車時,左、右方向燈會自動開始閃爍,提醒後方車輛。

一應俱全的豪華配置:
採用Honda Smart Key,除了啟動車輛外,也包括警報系統及尋車系統

手套盒內提供了一個12V的車充,來提供充電需求。
反差儀表版資訊顯示的相當的豐富,時間外還可以顯示日期,其中也包括了里程A/B,平均油耗,以及電壓表等等資訊。
右下方的位置並非是轉速表,而是顯示即時油耗,個人感覺是娛樂效果大於實質效果。
28L的車廂,大概可以放入一頂3/4的安全帽,雖然不是特別大,但也已敷使用。

舒適度及省油兼具,實用通勤的取向設定:
Honda ADV 150並非單單僅是X-ADV降低排氣量這般簡單,而是以現有的Honda的速克達Pcx 150加以修改,本質上CVT的傳動設計與X-ADV所特有的DCT變速系統截然不同,當然表現出來的騎乘感受也是截然不同。
PCX 150一樣,都是採用 2氣門SOHC單缸四行程水冷引擎,加上PGM-FIE.S.P等技術加持下,最大馬力為14.5ps8,500rpm及扭力1.34kg-m6,500rpm等。而實際騎乘上動力並非讓人有太激賞的表現,表現中規中矩,但也許受限於傳動配置的關係,使得油門反應比較遲鈍,相信稍加調整傳動配置後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。
另外引擎運轉上保持著跟PCX 150一貫的平順,震動抑制的相當不錯,使騎乘過程帶來舒適的騎乘感。而省油的部分更是讓筆者感到驚艷的部分。在開啟ISS怠速熄火模式,未刻意控制油門開度的情形下,仍可以保持40km/l的高水準表現。
ESP、PGM-FI搭配IDLING STOP 怠速停止系統,官方稱油耗表現為46.6km/l(ISS功能啟用下),更聲稱加一桶油可行駛373公里,油耗表現相當出色。其中ISS怠速啟動也因為ACG的搭配下,可以完全無延遲的啟動,騎乘上也不必刻意讓自己配合ISS怠速熄火系統,按照自己的騎乘習慣來操作即可。



不因車高而妥協,腳踏實地的安心感:
為了創造ADV的越野元素,特地將整體車高升高,前叉的部分較PCX 150多了30mm,而座高也一口氣拉到795mm之譜。但在完全升高車高的情形下,雙腳的著地性卻意外的出色。以筆者約182cm的高度來說,雙腳除了平貼地板外,還可以微彎。這樣的設定可以說對於平常行駛上,更增加了一點親切的安穩感。
前叉採用內徑31mm,長度為130mm的正叉設計,為了營造氣勢,輪胎的尺寸則為110/80-14較PCX 150的寬度大上10mm。
後輪則為雙槍SHOWA掛瓶式避震器,可以看得出來長度相當的長;輪胎尺寸則是130/70-13。



令人絕對安心的操控穩定感:
對於本車的懸吊配置來說,原廠設定的表現可以說可圈可點,車架的部分採用雙搖籃鋼管車架中央有龍骨的設計,而引擎吊架則為下吊架式的固定方式,剛性可以說非常好。
拜長行程的避震器及前14後13吋的大胎配置,除了頃角表現不錯外,吸震能力也表現不俗。精準、輕巧的操控感,路感的回饋相當明確,穩定度更是不在話下,讓人能夠深具信心地通過每個彎道。

前剎車240mm碟煞單向雙活塞卡鉗,後方則是搭配220mm碟煞單活塞卡鉗。剎車
按起來手感也不錯,如果不是重口味需求的話,這樣的配置應該也十分夠用了。

越野能力的表現?:
Honda ADV 150雖標榜越野元素,但可能因受限小排氣量及CVT的緣故,動力表現上並不會太讓人激賞。不過優異的懸吊設定來說,確實能夠妥適的應付崎嶇不平的路面狀況,要應付平坦的泥地及稍微整理過的林道絕對是沒有問題的。

總結:全方位的跨界速克達!!
試乘過Honda ADV 150之後,筆者認為比起給予騎士激賞的操駕感來說,ADV150給予的應該是屬於比較務實的感受。超省油的引擎設定,輕巧且穩定的操控感,過彎時所賦予的穩定感等等,彷彿就在宣示ADV全方位兼顧的設定。
HONDA ADV 150兼具了通勤車所想要的省油性、便利性的特質;較高的底盤及過彎的穩定性,又帶來了操控的樂趣。搶眼獨特的外觀,也騎在路上容易成為眾人焦點。
簡單來說,把車主所有的想要的特色,集合起來,用一台車來滿足所有的需求,正是跨界車種最大的特色所在。而Honda ADV 150巧妙地將通勤及騎乘樂趣的需求結合在一起,創造了一台兼顧實用及享樂的車款,如果你喜歡的類型很多,但無奈預算很有限的話,那Honda ADV 150就適合推薦給這樣的你。

(在此感謝新慧峰車行提供車輛測試)

最後感謝各位賞文,如有意見也請不吝提出,讓小弟我有改善的空間。